华汇设计HHDesign“海河杯”优秀获奖项目专辑一 | 石家庄图书馆—城市会客厅,让文化零距离

发布日期:2022-08-26 11:37
1661485204850


2011年起,石家庄市政府开始实施城市空间发展的“北跨”战略,在滹沱河以北建设正定新区,逐步将政府机关和主要机构北迁。启动建设初期,周恺大师带领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与了正定新区的城市设计和位于核心区的四个重点公共文化类建筑的投标。其中,以黄文亮先生为首的华汇设计HHDesign规划团队获得了城市设计第一名;以周恺大师为主设计的图书馆、美术馆等两个文化场馆获得了单体建筑竞赛第一名但由于新区建设的进度问题,直到2015年项目才重新启动。石家庄市政府邀请周恺大师率领的华汇设计HHDesign规划和建筑团队继续进行服务,在细化和优化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同时,重点对重新选址的城市馆和图书馆进行建筑单体设计。2020年5月,石家庄图书馆率先落成。

图片
                                                                                                       石家庄图书馆西北向鸟瞰实景图

石家庄图书馆北临城市主干道隆兴路,东北侧为政务服务中心;东南侧临中央公园;西南侧接连临地块为图书馆二期的储备用地。图书馆与东侧隔湖相望的城市馆、未来将要建成的美术馆、档案馆等建筑共同构成新区中央建筑组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4958㎡,高24米,其中地上4层,38014㎡,地下1层,14972㎡。功能分布于四个主要的体量中,分别为主阅览厅、儿童阅览厅、闭架书库和多功能报告厅,包含文化商业、市民阅览大厅、开架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密集书库、办公区、会议区等功能模块。
图片
                                                                                                                     石家庄图书馆区位图

周恺大师带领的华汇设计HHDesign团队曾做过许多图书馆设计,有许多成熟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单纯的藏书借阅等功能已不再是图书馆的唯一功能,而是逐渐演变为承载人类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的空间场所。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营造一个城市型的、满足公共交流的图书馆,是设计的核心议题。

最初,业主单位希望建筑以一种宏大庄重且作为城市标志性的形象出现,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周恺大师则希望从视觉上减小建筑体量,以创造亲近宜人的体验感。最终,建筑以“建筑-人-环境”的相互融贯为主要设计理念,从场所、空间、建造几个维度出发,将三者有机融合,既有从场所条件出发对外部空间意境的创造,也有结合内部空间特色选择的诗意建造,还有借由建造方式对场所精神的再现。
图片
                                                                                                                           场所空间建造分析


图片

项目所在地块的轮廓并不方正,但规划要求建筑要有一定的贴线率,因此建筑外轮廓的走向需顺应红线。同时规划还要求在地块北侧设置主出入口,以呼应政务服务中心,但考虑到北侧道路是城市主干道,车流速度较快,停车并不安全,因此业主单位也希望将主入口位置转移。

设计结合场地的限制和功能需求,将建筑化整为零,呈现以松散的组群。四个体量沿街的一面均为直线,向基地中心的一面则是圆弧,圆弧体量之间顺势挤出的不规则空间则作为中心庭院。在庭院内设置为公众服务的主出入口,让从各个方向来的市民先进入庭院,再进入建筑。建筑北侧则设置贵宾出入口,并在室内用一条极宽的通廊,将其与位于庭院的主出入口连通。

图片
                                                                                                                             营造具有向心感的内聚庭院

庭院具有内聚的向心感,但并不封闭,方便市民穿过,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安全舒适的到达中心公园。外部空间组织不局限于项目所在的单一地块,而是更为宏观,从城市空间的层面将周边地块统一考虑,在方便市民的同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

图片
                                                                                                                           沿隆兴路入口

在内院首层外围,借助连续拱券形式的连廊形成灰空间,设置了一些对外开放的附属功能,例如文创用品商店、咖啡厅、书吧等。这些扩展的功能空间与建筑本身的属性有一定的关联,可以创造多种以图书、文化为主题的生活场景,大到举办讲座或组织沙龙,小到培训学习或购物交流。这些功能的扩展也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新型图书馆的特征,相当于对图书馆的业态进行了一些挖掘和调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如城市客厅般的公共开放空间,也提高了建筑的利用率和活力

图片
                                                                                                                院子中看建筑

图片
                                                                                                                  连续的拱廊和可穿越的院子


图片

以往的设计经验证明,即使通过配备电梯可以缓解运送压力,但减少图书馆的层数,才是拉近人与建筑的心理距离、提高图书馆使用率的关键。同时,减少建筑层数,既可以在建设阶段节约造价,又可以在使用中降低能耗。因此,在结合功能和用地规模进行计算之后,我们发现石家庄图书馆的地上部分只做四层即可满足功能需求。在这样的空间限定中,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更有品质的空间感受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
图片
图片

设计之初,石家庄市政府就根据城市设计导则提出了明确的设计要求,希望在新建筑中展现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特色,比如赵州桥弧形的拱。在与业主单位沟通后,达成了避免将“拱”作为符号或装饰语言的共识,明确用“拱”形式来营造特殊且丰富有趣的空间,用以往设计中不常出现的圆弧形来辅助整个设计在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内部空间中进行多维度、多尺度的抽象表达,以期再现历史文化的整体记忆。

图片
                                                                                                                       石家庄图书馆模型

首先,采用与整体布局相似的方式,在主阅览空间中设置了三个用弧墙围合的圆形空间。空间内部是静态的阅览区,我们将书架和阅览桌顺应弧墙的走势布置,并辅以地面材质的变化,形成阅读空间。三个阅读空间的外部,由于弧线的挤压,以收窄的反曲空间为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自然的形成服务中厅和交通空间。三个“圆筒”两层通高,顶部同时兼作三层的阅览区,为整个阅览大厅带了丰富的空间变化。

图片
                                                                                                                            主楼阅览空间

图片
                                                                                                                         主楼阅览空间

在弧墙上开类似拱形的洞口,即在三片水平维度的弧墙上分别插入不同半径的半圆形筒拱,让每组的两个二维弧面进行交错,生成出三条三维曲线,使其既像拱,又非拱。于此同时,顺应这些曲线将弧墙的下半部分挖空,作为阅读空间的巨大入口,使阅读空间更为通透和包容,更适应新时代图书馆开放、高效、便捷的要求。这三个 “既像拱,又非拱” 的洞口以清水混凝土打造,以简约纯粹的建构形式,引发人们对空间本身的关注,丰富的空间也反过来更展现了建造的诗意。

图片
                                                                                                         石家庄图书馆室内阅览空间

这一区域的屋顶设置了大面积的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以创造明亮积极的空间氛围。天窗下是秩序排布的木纹格栅,光线经过格栅的遮挡和过滤,柔和了许多,适合阅读的光环境。

图片
                                                                                                                        临窗阅读空间

图片
                                                                                                                                 阅览区侧廊

在北边临街的部分也以临窗阅读空间为主,结合垂拔空间做了几个巨大的砖拱,最大的拱跨度达20.8m,为阅览空间增添了许多趣味性。沿街立面则以通透的玻璃为主,将内部空间以城市橱窗的概念展示出来。这种开放的形象更吸引人,对城市也更友好。当夜幕降临,里面的人看街灯亮起,可以感受城市的变化;外面的人也可以感受到阅览者埋头读书的认真。

图片
                                                                                           隆兴路沿街立面——玻璃幕墙后的拱形空间

另外,建筑中还安插了两个室外庭院,补充采光、接近自然的同时还可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例如主阅览厅内部近似三角形的内院,将建筑西侧的区域隔开,作为文化书法展厅。

图片
                                                                                                                                          室外庭院


图片

当确定选择拱形来营造空间,真砖砌筑的建造方式就成为了首选。基于图书馆的性格特色和城市导则的要求,最终采用具有传统特色的红砖赋予其文化属性,在建筑外沿的结构层外做外保温,再在保温层外面用红砖砌筑。

图片
                                                                                                                                    围合院落

图片
                                                                                                                                        入口内通廊

在建筑语言方面,不强调绝对的统一,而是以一定范围内的对比和变化,丰富建筑的层次和趣味。例如,北侧临街的拱也为真砖砌筑,将实体感比较强烈的界面退到建筑内部,再在其外包覆整面的超透玻璃幕墙。室内的拱形是出现在弧墙上的,三维曲线的拱以砖砌筑很难实现,且室内墙体也不牵扯保温,现浇清水混凝土就成为优选方式。从空间感受来说,清水混凝土的质感和色泽更为纯粹和冷峻,也更具表现力。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与其东侧隔湖相望的城市馆同期设计建造,当时两个建筑都考虑了使用清水混凝土,这也在城市空间层面产生了一定精神意义上的对话。

图片
                                                                                                                                 清水墙一角

图片
                                                                                                                                        建筑一角

红砖所带有的某种程度上的传统意蕴与超平超透的玻璃幕墙实现了新旧材质的对比,从材料上赋予了图书馆优雅的文化气质;而清水混凝土则让传统的拱形式在当代的建造技术做法中产生了新的艺术与诗意。建筑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共生中,重新赋予了图书馆建筑、文化类建筑独有的场所精神。


图片
图书馆贯穿于人类的城市发展史,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是支撑城市弹性发展的精神场所,也是为市民提供教育与知识文化信息的公共场所。新时代下城市图书馆的形式,也逐渐由原来的单一、封闭变地更加多元、复杂,并承担着更为多样的城市职责。因此,它不应该只是提供某种用途的房子,更应该是融合城市功能的空间,是促使人们产生美好情感的场所。

周恺大师带领的华汇设计HHDesign团队以使用者的需求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从对场地特征的回应到对场所精神的再现,从对功能材料的把控到对空间意境的塑造,从对建造方式的选择到对空间形式的诗意表达,在理性和感性的相融之中,坚持探索更加充实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元空间。

*原文刊载于《建筑学报》2021年11期,作者:张一,吕俊杰。

石家庄图书馆
2022年“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奖获奖情况

图片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石家庄图书馆
项目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
基地面积:40139.025㎡
建筑面积:54958㎡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局部清水混凝土
设计时间:2016.02-2017.03
竣工时间:2021年
业主单位:石家庄滹沱新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周恺
设计团队(项目主要参与人员):
方案设计:张一、高洪波、张晨
建筑设计:颜繁明、戴岱君、王力新、王会明
结构设计:贾潮、李学玉
给排水设计:魏平、牛育辉
暖通设计:邵海、王楠
电气设计:晏华、王亚圆
室内设计:汪寅光、周平、周利涛


分享到: